学术讲座—《髹饰录》金漆工艺及其东南亚技艺比较
发布者:
科研处
更新日期:
2025-10-17
访问次数:
10
讲座题目 | 《髹饰录》金漆工艺及其东南亚技艺比较 |
---|
主办单位 | 设计学院 |
---|
联合主办单位 |
|
---|
讲座人 | 张小燕 | 讲座人 职称 | 副高 | 主持人 | 沈华杰 |
---|
讲座类型 | 社会科学 | 讲座对象 | 全校师生 | 时间 | 2025-10-22 14:50 |
---|
地点 | 南校区田家炳2号楼615会议室 |
---|
讲 座 人 简 介 | 张小燕,武汉理工大学设计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亚洲漆艺研究院研究员。福州市脱胎漆器行业协会会员。近年来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企业委托横向课题4项,参与省部级课题10余项,主编教材3部,专著1部,发表论文作品40余篇。 |
---|
讲座 主要内容 | 《髹饰录》作为中国古代遗存至今的唯一一部漆艺工艺专著,是中国工艺文化史上的瑰宝。该书由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安徽新安的杰出漆工黄成,以五年心血撰著而成。至天启五年(1625),浙江嘉兴的匠人杨明依据自身实践认知,为其逐条作注并撰写序言,使内容更为丰富翔实,也成为后世理解明代漆艺的重要津梁。 全书虽不足万字,却体系严谨,依“乾”“坤”两集编排,体现了“道器合一”的造物思想。《乾集》系统阐述制漆原料、辅料与工具设备,涉及灰料、色料、绘具及荫室等基础设施,为漆器制作奠定物质基础;《坤集》则详述各类髹饰工艺,涵盖彩绘、雕填、镶嵌、戗金等十余门类,呈现出一个完整而精微的漆艺世界。 书中关于“金漆”技法的记载尤为丰富,如描金、戗金、贴金等,不仅展现工艺多样性,更揭示其背后蕴含的礼制内涵。金漆器物在明代社会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广泛应用于宫廷陈设与礼仪器具,其辉煌璀璨的效果,反映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和独特的审美追求。 本次讲座将重点解析《髹饰录》所载金漆工艺的技术特点与艺术特征,并以泰国水洗描金、缅甸蒟酱工艺为参照展开跨文化比较。尽管这些东南亚金漆技艺可溯源至中国古代,却在各自地域环境中发展出独特面貌——泰国匠人多采用本地树脂与水洗薄贴技法,形成清透朦胧之美;缅甸则善用植物胶与蒟酱掺金,呈现沉静雅致之韵。这种“同源异流”的现象,正是文化传播与在地化创新的生动例证。 《髹饰录》不仅系统记录了明代纷繁复杂的漆器工艺,成为研究我国古代漆艺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更深刻体现了“巧法造化,质则人身,文象阴阳”的造物哲学。它将材料、工艺与宇宙观相融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艺美学体系,是我国工艺美术史上兼具理论与实践价值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部经典的深入研读,我们既能传承古老的技艺精髓,又能为当代工艺创新提供不竭的灵感源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