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Min-Zhe wooden arch bridge: historical connotation and structural behavior 闽浙木拱桥:历史内涵与结构行为
发布者: 科研处 更新日期: 2025-09-09 访问次数: 10
讲座题目Min-Zhe wooden arch bridge: historical connotation and structural behavior 闽浙木拱桥:历史内涵与结构行为
主办单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联合主办单位
讲座人缪远讲座人
职称
正高主持人张秋仪
讲座类型自然科学讲座对象全校师生时间2025-09-14 14:30
地点逸夫楼二楼报告厅




福建理工大学教授,设计学院院长,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博士,英国爱丁堡大学硕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设计转译,初步建构闽东传统建筑宜居性改造设计理论,推动传统文化与生活美学融合创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哲社基金3项(含重大项目1项)、省厅级课题20项及50余项横向课题;出版《境:一种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的构筑模式》等专著3部,发表论文50余篇(SCI/EI/CSSCI 收录10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讲座
主要内容
Min-Zhe wooden arch bridge: historical connotation and structural behavior 闽浙木拱桥:历史内涵与结构行为 木材是一种天然的建筑材料,应用其所建造的木桥,是古代桥梁的重要类型,至今在桥梁工程中仍有一定的应用,更由于木材具有低碳的特点重又引起人们的兴趣。由于木材耐久性较差,古代木桥能遗存至今的较少,其中具有一定存量(130座)、结构独特的闽浙木拱桥,更是难得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分布于福建(闽)北部、浙江(浙)南部山区的闽浙木拱廊桥, 因有廊屋保护,除交通功能外,还具有丰富的社会功能,其至今仍在流传的传统营造技艺和建桥习俗,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讲座将围绕闽浙木拱桥的历史内涵与结构行为两方面展开介绍,一方面,介绍闽浙木拱桥建造留下的宝贵历史资料,包括桥约合同和桥上的墨书;另一方面,介绍闽浙木拱桥独特的编木拱结构,阐述其历史性能与结构优势。另外,讲座还将介绍宁德火车站以闽浙木拱桥为灵感的造型设计,启发听众关于闽浙木拱桥文化遗产价值在当代作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