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面向多生产方式的视觉艺术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发布者:
科研处
更新日期:
2025-08-04
访问次数:
10
讲座题目 | 面向多生产方式的视觉艺术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
---|
主办单位 | 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学院 |
---|
联合主办单位 |
|
---|
讲座人 | 邵枫 | 讲座人 职称 | 正高 | 主持人 | 孟振宇 |
---|
讲座类型 | 自然科学 | 讲座对象 | 全校师生 | 时间 | 2025-08-09 13:00 |
---|
地点 | C4-308 |
---|
讲 座 人 简 介 | 邵枫,宁波大学二级教授、博导,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现任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一级博士点负责人、多媒体通信教育部工程中心主任等。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承担了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优青、3项面上、1项青年)、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宁波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大企业横向等。主持获2021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以第2完成人获2016年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15年宁波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参与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在图像处理、多媒体、计算成像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发表SCI检索论文200余篇,包括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本领域顶级IEEE 汇刊/期刊论文70余篇,8篇论文入选ESI 高被引论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并实现技术转让;指导博士生获得2018年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21年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2024年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中国计算机学会)。 |
---|
讲座 主要内容 | 视觉艺术图像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通过独特的视觉感知体验来传达创意、情感并激发人类的审美共鸣,在商业广告、文化传播、教育教学以及数字娱乐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革新的不断深入,人工智能技术与艺术创作的跨界融合正在快速发展,这种融合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艺术创作范式,更推动视觉艺术图像的生产方式从传统的手工创作逐步转向基于算法的机器生成。然而,当前不成熟的视觉艺术图像生产技术以及较低的互联网上传成本,导致市场上涌现了大量质量参差不齐的艺术作品,这不仅影响了观众的审美体验,也给艺术作品的商业化应用带来了挑战。 本次研究报告主要面向多生产方式的视觉艺术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展开深入探讨。研究内容主要聚焦三个关键问题:首先,针对手工生产图像评价中主观性强、艺术风格多样性突出的难题,提出融合主观先验的模型,捕捉人类审美偏好;其次,针对机器生产图像评价所面临的数据集匮乏和结果可解释性不足问题,研究制定评价准则,构建大规模公开数据集,并提出自适应评价模型,增强结果的可解释性;最后,针对跨生产方式图像评价存在的泛化性问题,提出基于领域适应的评价算法,显著提升模型的跨域泛化能力。 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艺术教育、数字内容审核、文化创意产业等多个领域,为相关行业提供科学的质量评估工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