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福建省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改革暨产教融合发展研讨会在福州召开。大会以“AI赋能教育,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全国人工智能领域权威专家,省教育厅、省内40余所高校及企业代表等200余人参会,围绕“AI+教育”生态构建、产教融合机制创新等前沿议题开展深入研讨。
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黄建顺在致辞中表示,福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发布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十条措施,持续加快构建福建特色的“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他指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教育与产业需求壁垒,未来福建将通过强化顶层落实、深化产教融合等举措,进一步破解人才供需矛盾,推动科技与人文教育融合,构建更加个性化、智能化和更具福建特色的高等教育新形态。
福建理工大学校长韦建刚指出,福建理工大学近年来以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为指引,探索推动AI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布局数智赋能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等有关领域,以构建数字化转型新生态助力高水平创新型理工大学建设。他呼吁社会各界及与会嘉宾共同深化交流,携手探索人工智能与产教融合新路径,为构建福建特色的“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作出更大贡献。
华为中国政企教育医疗系统部部长卢永平表示,华为致力于以“技术赋能+生态共建”服务福建产教融合,未来将以“加快共建产业学院、推进校级自主创新算力平台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AI赋能教育转型路径,为福建培育更多数智人才、夯实数字经济发展根基,持续助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落地。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郑庆华作了题为《人工智能何以赋能教育转型发展》的主题报告,强调培育引领变革的创新人才需要从理念、模式、手段、场景等层面构建教育全要素转型框架。同济大学据此提出了“1+N+1”的赋能路径,通过设立工程智能、医学人工智能等五大交叉研究院,实施学科创新赋能、AI+X师资培育、数智治理完善等三大行动,推动学科重构并为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可复制的改革范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认为,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需要构建“新理念、新体系、新范式、新内容、新治理”五位一体的智慧教育框架。他指出,面对AI引发的“智慧涌现”现象,高校要通过建设产教深度融合的卓越工程师学院,培养兼具批判思维与跨界整合能力的卓越工程师,以应对智能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福建理工大学副校长刘国买分析了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的实践案例及五大特征,介绍了福建理工大学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发展历程和建设实践,指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核心在于通过资源整合能力、优化运行机制等举措,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教授王隆杰、华为中国政企教育医疗系统部副部长袁亚儒、人民网文华在线董事长金善国等专家也分别作了专题报告,介绍了各自推动AI赋能高等教育改革的实践成果。
当天下午举行了产教融合发展暨产业学院建设交流论坛,福州大学、华侨大学教务处负责人作了主题报告,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武夷学院圣农食品学院等现代产业学院代表介绍了经验做法,各参会代表围绕大会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福建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黄文华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作了部署,强调要瞄准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发挥现代产业学院特色优势,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快打造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数字教育赋能牵引高地,为新时代新福建建设贡献教育力量。
本次大会由福建省教育厅指导,福建省高校产业学院发展联盟、福建理工大学主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文华在线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部署要求,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打造教育数智化转型的“福建范式”,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澎湃的东南动能。(教务处供稿)

大会现场

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黄建顺致辞

福建理工大学校长韦建刚致辞

华为中国政企教育医疗系统部部长卢永平致辞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郑庆华作主题报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作主题报告

福建理工大学副校长刘国买作主题报告
产教融合发展暨产业学院建设交流论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