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极端气候下的供水系统韧性:从“抗灾”到“自适应”进化
发布者: 科研处 更新日期: 2025-05-22 访问次数: 10
讲座题目极端气候下的供水系统韧性:从“抗灾”到“自适应”进化
主办单位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联合主办单位
讲座人王晓云讲座人
职称
副高主持人牛佳
讲座类型自然科学讲座对象全校师生时间2025-05-30 10:15
地点博4-204




王晓云,副教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福建省自然资源领域专家库专家、福建省生态环境厅专家库专家。研究方向:给排水系统气候适应性优化,新型水处理材料与耦合工艺开发。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其中三高A类5篇,三高B类10篇。主持科研课题2项,参研20余项。主持教研、教改课题3项,参研10余项。
讲座
主要内容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极端天气频发暴露出传统供水系统的显著缺陷。依赖历史数据的刚性抗灾模式因无法应对气候长期不确定性而陷入困境:高成本投入难以匹配动态风险,静态设计难以适应“极端天气常态化”挑战。破解这一矛盾亟需推动供水系统从被动抗灾向动态自适应转型,构建融合抵抗、适应与恢复能力的多维韧性体系。 韧性供水系统的核心在于多维度协同创新。技术层面需突破传统工程边界,整合物联网实时监测、人工智能预测与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系统动态感知与智能调控;空间规划上应融合生态化策略,通过分布式绿色基础设施平衡防洪与资源化需求,形成“分散-集中”弹性架构。同时,多源供水网络构建成为关键,需统筹地表水、再生水、雨水等多元水源,提升系统冗余度和抗冲击能力。 韧性建设需突破技术边界,建立社会协同机制。跨学科协作成为关键:地球系统科学提供气候模型,给排水专业完成技术支撑,数据科学驱动智能决策。高等教育需同步革新,开设气候适应性设计等交叉课程,培育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