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微观世界探索浅谈
发布者: 科研处 更新日期: 2025-05-15 访问次数: 10
讲座题目微观世界探索浅谈
主办单位电子电气与物理学院
联合主办单位福建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
讲座人王至勇讲座人
职称
正高主持人邹复民
讲座类型自然科学讲座对象全校师生时间2025-05-19 10:00
地点至诚楼C1-206




王至勇,男,1966年3月生,现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实验物理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承担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运行的北京谱仪的物理分析工作,长期从事R值测量,粲偶素及类粲偶素产生及衰变性质的研究。首次发现类粲偶素的中性伴随态,高精度的测量了北京谱仪-3上粲偶素(3686)的总数等重要工作。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论文数十余篇,培养硕士博士多名。出访亚洲、欧洲等十几个国家代表合作组做国际会议报告,先后主持国家级研究项目5项。2011年获北京市科技二等奖,2014,2015年度连续两届被评为中科院卓越中心优秀人才。
讲座
主要内容
粒子物理已经深入到比强子更深一层次的物质的性质的研究。更高能量加速器的建造,无疑将为粒子物理实验研究提供更有力的手段,有利于产生更多的新粒子,以弄清夸克的种类和轻子的种类,它们的性质,以及它们的可能的内部结构。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以夸克模型为结构载体,在弱电统一理论以及量子色动力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标准模型描述了与电磁力、强作用力、弱作用力三种基本力(没有描述引力)及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粒子的所有物理现象,可很好地解释和描述基本粒子的特性及相互间的作用。本讲座介绍人类认识和了解物质微观世界的进程。包括介绍探索微观世界发展到现在形成的学科-粒子物理(高能物理)实验方面国内外发展的现状,以及所采用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装置,尤其是国内唯一的高能物理试验基地-坐落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内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几十年来所取得的物理成果,同时介绍本世纪粒子物理实验的最大成就-上帝粒子的发现和相应的实验装置-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对微观世界研究所产生的实际应用和效益以及粒子物理理论和实验上目前遭遇的瓶颈以及未来突破的方向做简要介绍。最后介绍中国科学家提议要建的大型加速器装置CEPC和SPPC的现状和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