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上午,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领衔专家孙绍振应邀来校作《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与当代价值》专题报告。89岁高龄的孙绍振教授以深厚的学术积淀与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带领大家穿越千年文明长河,探寻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密码,为书香校园建设注入独特而深邃的精神力量。
讲座中,孙绍振教授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主动融合汉文化为线索,剖析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辽朝“以汉制治汉人”、元朝借鉴中原典章、清朝尊孔崇儒等历史案例。他对比了古罗马文明的发展进程,指出中国少数民族政权以汉文化治国的历史选择,深刻印证了汉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与超越性,彰显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深厚底蕴。
谈及汉字,孙绍振教授生动解读汉字的丰富内涵,讲述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民族对自然、社会的深刻认知。他强调,汉字以超越地域方言的特性,成为维系中华文明延绵不绝的精神纽带,使中华文明在数千年间始终保持着文化的向心力与认同感,对维护国家统一、凝聚民族共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在解读“天下为公”理念时,孙绍振教授结合古今案例,指出这一传统智慧始终指引着中华民族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他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名句,勉励现场的教育工作者们要传承经世致用精神,将文化传承融入育人实践。他强调,中华文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与社会理想,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和独特价值,始终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社会的进步与和谐。
校党委副书记詹松青在主持讲座时指出,本次报告既是一堂展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通识大课,更是一堂彰显文化自信的思政金课。他强调,广大机关干部和辅导员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两个结合”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指导意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跨越时空的精神滋养与智慧力量;要以守正创新的理念活化文化育人路径,通过新媒体、情景课堂等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精髓转化为培根铸魂的育人资源,引导学生在感悟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中筑牢文化自信根基;要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文化传承与时代需求深度融合,推动青年自觉成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践行者,在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实践中彰显福工担当,为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青春动能。(机关党委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