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深海采矿岩土力学前沿进展
发布者: 科研处 更新日期: 2024-12-27 访问次数: 108
讲座题目深海采矿岩土力学前沿进展
主办单位土木工程学院
联合主办单位
讲座人陈旭光讲座人
职称
正高主持人陈军浩
讲座类型自然科学讲座对象全校师生时间2024-12-28 09:45
地点学术报告厅




陈旭光,中国海洋大学筑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优青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山东省青创团队-海底采矿方向带头人。长期从事海洋岩土及海底工程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领域涉及深海资源开发与装备研发、海上风电冲刷灾害机理与治理、海底隧道等。现任科技部深海极地专项秘书组副秘书长、山东省青年创新人才协会副会长、山东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NSFC-山东联合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项目 20 余项,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深海采矿装备研发设计和海上风电、跨海大桥、岛遂等工程建设中。发表SCI/EI 等高水平论文 80 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0余项,授权美国专利 4 项。研究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海洋工程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及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 1 项。
讲座
主要内容
深海蕴藏着丰富的固体矿产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潜力巨大。随着人类对深海资源的关注不断加深,攻克深海采矿中的关键技术和装备,已成为推动海洋新空间开发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然而,深海采矿面临诸多工程挑战,特别是在如何实现高效、绿色开采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推动深海采矿的商业化进程,需要重点突破深海矿物高效开采和环境低扰动两个核心问题。本报告基于深海采矿商业化进程中的主要工程挑战,首先梳理了深海采矿中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深海软土与动态装备之间的耦合作用机制、深海稀软底质粒间结构与射流侵蚀机制,以及羽流萌生、扩散、絮凝再沉积的全周期演化机制。在此基础上,报告进一步介绍了团队在深海采矿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针对履-土动态相互作用及平稳行走问题,研究了如何通过优化设计履带系统,提高装备的行走稳定性和适应性。其次,在射流-土耦合作用及高效射流采集方面,团队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提出了优化射流系统的方案,以提高土质采集的效率并减少能量消耗。最后,为了实现深海采矿低扰动与抑制羽流的目标,报告还展示了新型方法和装备的研发成果,包括低扰动采矿技术和有效的羽流抑制策略,旨在减少采矿过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确保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