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人工智能背景下化工类专业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者:
科研处
更新日期:
2024-11-15
访问次数:
202
讲座题目 | 人工智能背景下化工类专业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
主办单位 | 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
---|
联合主办单位 |
|
---|
讲座人 | 潘艳秋 | 讲座人 职称 | 正高 | 主持人 | 张智 |
---|
讲座类型 | 自然科学 | 讲座对象 | 全校师生 | 时间 | 2024-11-20 09:00 |
---|
地点 | 祖忆楼2楼大会议室 |
---|
讲 座 人 简 介 |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教学名师,宝钢教育基金奖优秀教师奖,中国石油与化工行业教学名师。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化工与制药类分委会委员、辽宁省化工与制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化工高等教育》副主编、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学会工程伦理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化工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教育教学工作:主编《化工原理》系列教材6部、参编教材6部,“化工原理”国家一流课程双负责人之一,辽宁省虚拟教研室负责人(化工原理),辽宁省一流课程“化学工程基础”负责人。主持完成教育部首批新工科建设项目1项、省级教改项目2项及多项国家质量工程建设建设项目等,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2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多项,获辽宁省职业道德标兵、大连市“五一奖章”、大连市“三育人标兵”等。组织大学生学科竞赛,为“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CHEM-E-CAR大赛”等竞赛委员会委员。 科学研究工作:主要科研方向--智能化工过程建模、化工分离过程优化与模拟、工业油水及气体混合物膜分离过程研究等。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等。在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化工学报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奖等。任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智能制造工作委员会委员。 |
---|
讲座 主要内容 |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化工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提高化工行业的绿色、高效、安全、环保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此背景下,化工类专业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以大连理工大学化工类专业为例,详细阐述其如何通过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条件提升等举措,加强化工类专业的内涵建设,以适应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行业需求。聚焦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以大连理工大学化工类专业为例,如何通过明确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建立科研平台、完善导师制度、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路径,培养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承担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工作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主要内容包括: (1)深入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化工类专业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2)分享大连理工大学化工类专业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3)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路径和策略 (4)探讨未来化工类专业的发展方向 欢迎各位参加本次讲座,共同探索人工智能背景下化工类专业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