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铁基非均相复合催化剂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四环素的性能与机理
发布者: 科研处 更新日期: 2024-10-25 访问次数: 236
讲座题目铁基非均相复合催化剂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四环素的性能与机理
主办单位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联合主办单位
讲座人刘佳讲座人
职称
正高主持人刘心中
讲座类型自然科学讲座对象全校师生时间2024-10-28 14:30
地点博学4#-301




刘佳,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现就职于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科技部“水中污染物定向转化与资源/能源回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骨干成员,科技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骨干成员,国际水协会中国青年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污水、污泥低碳处理、污染物高效定向转化与资源化方向的研究工作。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 6 项。获省部级自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各 1项。在 Water Research,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国际期刊发表 SCI 论文 130余篇,H 因子 42,被引用 5400 余次。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环境及能源领域顶级 SCI 论文 64 篇,其中一区TOP期刊论文54篇。在获授权发明专利 21 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2 项,申请国际专利 1 项,申报发明专利 17 项。
讲座
主要内容

四环素(TC)类抗生素废水具有高毒性、强持久性和不可生物降解性,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巨大威胁。基于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技术(PS-AOPs)能够产生多种活性氧物种(ROS),并且操作简便、抗干扰能力强,在去除有机污染物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PS-AOPs的众多活化方式中,以Fe-N-C材料为代表的铁基非均相复合催化剂因其价格低廉、环境友好以及稳定性高等优势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传统的Fe-N-C材料合成步骤繁琐,并且存在活性位点负载量不足以及循环稳定性差等问题,对污染物的降解效率有待提升。

讲座介绍了一种分别通过Fe2+-邻菲啰啉(Phen)配位策略和酞菁铁(FePc)配位策略并利用碳基材料修饰方法制备的FeNx位点锚定的非均相Fe-N-C 催化剂,分析了多种反应条件下催化剂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TC的性能,同时鉴别了体系中的主要活性物种及反应机制。结果显示Fe-N-C 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电子转移速率和催化活性,展现了在TC降解中的潜在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