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关于翻译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发布者:
科研处
更新日期:
2017-02-15
访问次数:
638
讲座题目 | 关于翻译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 讲座人 | 张旭 | 讲座人 职称、职务 | 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闽江学者特聘教授 | 主持人 | 戴光荣 | 讲座类型 | □自然科学 | 讲座对象 | 全校师生 | 举办时间 | 2017年2月27日9:00-11:00 | R社会科学 | 举办地点 | 南区演播厅 | 讲 座 人 简 介 | 张旭,香港浸会大学哲学博士,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先后执教于长沙铁道学院、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福建工程学院,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目前为香港浸会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荣誉研究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研究,兴趣兼及哲学、历史学、语言学、比较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基金项目1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8项。国际合作丛书《通天塔丛书》主编。个人学术专著有《近代湖南翻译史论》(2014)、《中国英诗汉译史论》(2012)、《湘籍近现代文化名人·翻译家卷》(2011)、《跨越边界:从比较文学到翻译研究》(2010)、《视界的融合:朱湘译诗新探》(2008)等;合著有《越界与融通——跨文化视野中的文学跨学科研究》(2012)、《外国文学翻译在中国》(2003)等,编著有:《林纾年谱长编》(2014)、《风筝不断线——张佩瑶教授译学研究纪念集》(2014)等;译著有《一门学科之死》(2014)、《印度的世纪》(2011)、《翻译学导论)(合译,2009)等。另有学术论文80余篇散见在海内外学术期刊上。2007年获“香港翻译学会狮球教育基金会翻译翻译研究奖学金”;2013、2016年分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二、三等奖;2015年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014年9月获“福建省优秀教师”称号。 | 讲座 主要内容 | 着眼于现代理论界,我们可以发现,翻译史研究一直是翻译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现代译学奠基人詹姆斯·霍尔姆斯在1972年宣读的《翻译的名与实》一文, 构建现代翻译研究学科分支图式时,就提到翻译史的研究问题,并区分了翻译理论史和应用翻译史两大块,说它们是相当新兴的研究领域,只是这些在当时开展得还较为薄弱。近几十年来,东西方学者在构思翻译研究的总体框架时,一般都包含了翻译史研究,而且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然而在研究方法仍有可商榷的地方。本讲座将结合自己近年的几个研究个案,阐述翻译史研究的若干新途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