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2016.5.14:闽工院优秀校友讲坛:雷岩平漫谈高古玉器分享时间的密码
发布者: 宣传部 更新日期: 2016-05-16 访问次数: 527

闽工院优秀校友讲坛:雷岩平漫谈高古玉器分享时间的密码
2016-05-14 18:03:56 来源:中国网 作者:吴晓池 蔡新岑 韩宇
【摘要】讲座的最后,有一位师妹献上了一束满天星花束,接过花束的雷岩平先生目光坚定的看着台下的师弟师妹,笑得有些腼腆,说“我现在的梦想是建一座中国最大的古代玉器博物馆。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高古玉,喜爱中国古代文化。”

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93届校友、现任福州晚报编委、采访部主任雷岩平先生重返母校与师生进行交流

    中国网福建5月14日讯(通讯员 吴晓池 蔡新岑 韩宇)日前,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93届校友、现任福州晚报编委、采访部主任雷岩平先生重返母校与师生进行交流,并在该校博雅楼演播厅举办了《时间的密码——中国古代玉文化漫谈》主题讲座,为母校两甲子华诞献礼。

  李约瑟说:“对玉的喜爱,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雷岩平先生引用此话拉开了当晚讲座的序幕。讲座上,雷先生追溯玉的历史,从伏羲八卦联想到人的命运,阐述玉是一个被人格化的道德载体,它代表着君子的五项美德,代表了以礼为先的文明之邦。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未佩玉而不成行。雷先生借玉劝诫在场的师弟师妹要记住,要学古人一样重德行,今人虽然不再佩玉但也不可丢失了气节。

  在讲座现场,雷岩平校友看出了在场师弟师妹们的疑惑,“作为一个资深的媒体人,为什么回到学校,不是对师弟师妹们传授一些媒介与新闻评论的知识,而是大谈玉文化呢?”他解释道:他出生于一个收藏世家,受家学渊源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的比较深,对玉石更是情有独钟。虽然是一个资深的媒体人,但他对高古玉器研究也有着不俗的成就,曾先后撰写并出版了《遥远的符号》、《时间的密码》两本中国高古玉器研究鉴赏专著,另有一本也已撰写完成,即将付梓出版。说玉文化是应学院老师的邀请,对学院的师弟师妹们讲讲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大家心中种下一颗玉文化的“种子”。

  “雷岩平学长对高古玉怀着珍重之心,在他的眼里,玉不仅仅是一样物什,更是一种礼器,一种象征。每一块玉就如同一位老者,讲述遥远的故事,无论是荡气回肠,还是平淡无奇,都沉淀着历史。这些都对我作为一个中文专业的学子,学好并弘扬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启发。”该校人文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周同学这样答道。

    “大家今晚看到的我为大家展出的这些高古玉器,在清末的那几场战争中曾以白菜价被卖到了国外去,现在这些都是我花了大力气从海外洽谈回购的。高古玉器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化身,它的历史价值难以估量,绝不能放任它在海外流失,玉历千年方能成型,如同中华民族久经风霜而弥坚,因而玉显示的正是中华民族的高尚气节。”讲座上,雷岩平校友语重心长地对师弟师妹们这样说道。身为中国文物学会鉴定委员会理事,中国古玉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的他,在福州西湖湖畔开了一个中国古代玉器私人博物馆——汝玉阁。将多年精心收集而来的部分高古玉器陈列于此。这个博物馆免是免费开放的,只为能更好地与海内外的古玉爱好者交流学习。

  讲座的最后,有一位师妹献上了一束满天星花束,接过花束的雷岩平先生目光坚定的看着台下的师弟师妹,笑得有些腼腆,说“我现在的梦想是建一座中国最大的古代玉器博物馆。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高古玉,喜爱中国古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