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工程学院2012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年会暨表彰先进大会隆重召开
发布者: 宣传部 更新日期: 2013-03-26 访问次数: 910

 

      3月22日下午,福建工程学院在行政楼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以生为本、立德树人,持续推进和深化全员育人工作”为主题的2012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年会暨表彰先进大会。校党委书记吴仁华、校长蒋新华、校党委副书记鄢行龙、校党委副书记李天奇、校纪委书记柯瑞清、副校长林国强、副校长陈文哲等校领导出席了会议。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保卫处、人事处、教务处、工会、团委、思政部负责人,各院系院长(主任)、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分管教学副院长(副主任)、团委书记,思政部教研室主任,全体辅导员,班导师(班主任)代表和学生代表共计230多人参加了会议。大会由校党委副书记李天奇主持。
      会上播放了2012年学生工作主要业绩和2013年工作展望以及优秀辅导员、优秀班导师先进事迹的视频,一幅幅生动翔实的画面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工作在校党委、校行政的领导和关怀下,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主线,以学风建设和大学生就业工作为重点,用心育人,用情服务,强化管理,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创先争优的执着追求。特别是视频展现的优秀辅导员、优秀班导师的事迹,真切感人,震撼人心,体现了一线学生思政工作者强烈的工作责任感、事业心和奉献精神。
      李天奇副书记宣读了《关于表彰福建工程学院2012年度优秀辅导员、优秀班导师(班主任)的决定》、《关于表彰2012年学生信息宣传先进单位的决定》和《关于表彰2012年辅导员优秀工作案例、学生工作优秀论文的决定》。莅会的校领导分别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发了奖牌、奖杯和荣誉证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林碧苍、数理系副主任张积林、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邹艳辉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分别就如何推进全员育人、如何做好班导师工作和辅导员工作等做了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校党委书记吴仁华在认真观看视频和听取典型经验交流后,发表了题为“深化以生为本理念,构建全员育人格局”的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线辛勤耕耘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吴书记认为用视频展示工作成果和先进事迹是本次学生思政年会的一大创新和亮点,这一新颖的会议形式要予以推广。吴书记联系最近一段时期的调研和思考,围绕推进班导师制度的实施,构建全员育人格局,深刻阐述了三点意见:
      一是要深刻认识学校发展进入新阶段推进全员育人的意义。在当前形势下推进全员育人,势所必然,完全必要:首先,推进全员育人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体现。作为高校,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就是要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价值观,从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要求、从社会与学校的互动中深化认识大学的职能。实现“中国梦”,大学应当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大学教师应当承担传授知识和塑造心灵的双重责任。广大教师、干部要自觉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其次,推进全员育人是适应学生情况变化的基本途径。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大学生身上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个体诉求差别较大;同时,学校在发展进程中,同一个校园内,可能会增加研究生,增加部分“本一”的学生,学校将进入一个学生诉求分化的阶段,学生对学校的期待也在增多,这些新情况新特点,迫切要求新时期育人工作的覆盖面要不断扩大、针对性要不断加强。再次,推进全员育人是提升办学水平的内在要求。跻身省重点建设高校意味着学校的发展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学校需要在更高的层面上创新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新模式下,必须发挥专业教师和管理干部在联系社会较为密切、专业知识较为丰富的优势,一起加入到育人队伍中,将育人工作延伸到专职辅导员难以发挥作用的领域与环节中。第四,推进全员育人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所大学的价值与地位是由其培养的学生对社会的贡献确定的。现在的学生就是未来的校友,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潜在资源。着眼于未来,实现学校持久长远的发展,必须构建深入密切的师生关系。同时,促进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整合配置学校各类教育资源,全面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使得学校的发展成果、办学层次的提升与办学水平的提高,最终真正体现到学生身上,让学生受益、与学生共享。
      二是要切实把握学校推进全员育人的特点。构建全员育人工作格局需要调动全校所有院系、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发挥全体教师、干部的能动性。学校根据实际,将班导师制度作为推进全员育人的载体和手段,班导师制度的试行方案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骨干队伍作保障。被纳入班导师队伍的有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教师和处科级干部;另一部分是争取晋升职称、职务的教师、干部。两部分人都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上承担重要责任,也掌握着学校教学、管理和服务保障等主要资源。让学校骨干力量承担部分育人工作,可以建立更加完整的育人工作网络,让学生更多受益;其次重点放在低年级。大学一、二年级是为大学学习生活打牢基础的关键阶段。班导师制度从低年级入手,就是充分考虑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力求在大学伊始就树立正确的大学生活观上下功夫,帮助学生夯实专业基础、塑造健全人格。再次措施明确具体。班导师的基本职责主要是思想引导及生活指导、学业指导、就业指导。必须做好“六个一”,即:每月走访一次学生宿舍、深入一次课堂、进行一次工作交流及每学期参加一次班级活动、提交一份工作报告,填写一本工作记录本等。希望具体规定有助于班导师了解学生个性差异和成才愿望,更好地为学生的快乐成长、全面发展提供帮助。第四重在强化制度建设。学校把担任班导师情况作为干部任职、职称评定、年度考核和绩效奖励的必要条件,出发点是要把学生对教师、干部工作的评价作为一个重要方面,让学生有一定的“话语权”,推动学生工作重心真正在学生。 希望通过这项制度的实施,使得“以生为本”的观念在全体教职员工中能够深入人心,全员育人的积极实践能够赢得广大学生的认可。
      三是围绕推进全员育人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首先要正确处理全员育人和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关系。全员育人重在深化“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全过程育人重在建立规范的日常管理和优质服务;全方位育人重在统筹好党团组织、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德育教育和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等若干有效的育人途径。“三全”育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全员育人是基础,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开展要建立在全员育人的基础之上,全员育人的成效要通过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来实现。“三全”育人共同构建专兼结合、齐抓共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形成“人人皆教育之人,处处皆教育之地”的育人氛围。其次要正确处理全员育人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关系。全员育人是贯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轴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不仅明确学校各个岗位都具有育人职能,实际上,也明确学校全体教师、干部都具有育人职责。因此,全员育人本应是内化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之中。实行班导师,就是将这一内化在教学、管理、服务中的育人工作制度化,从而经过不断实践进一步推向科学化。再次要正确处理全员育人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关系。推进全员育人使各院系、各单位都积极参与育人工作,对于学生工作给予大力支持、配合和理解。这不是分担,而是加强。班导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学生专业提高和思想疏导方面要发挥重要作用;学生工作队伍是学生成长的护航者,在学生日常管理和教育上要承担更大责任、投入更多精力,发挥主力作用。两者不能互相取代。第四要正确处理全员育人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立体化育人格局的关系。全员育人是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重要的纽带,对构建立体化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格局具有支撑作用。育人工作不仅仅是学校的职责所在,也是家庭、社会的职责所在。年长的教师、干部参与育人,以自己的人生阅历引领学生更清晰地认识社会,培育积极的社会心态,本身就是社会育人的最主要途径。通过全员育人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三方互动,构建立体化的育人格局,能够使育人的效力得到更好的发挥,真正使学生成为服务社会的有用人才。吴书记希望各院系党政领导、各有关部处负责人要认真领会全员育人的思想,吸收和借鉴试点院系好的做法、经验,进一步调动和激发本单位教师、干部参与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全校之力,立德树人。

      最后,校党委副书记李天奇对大会做了总结讲话。李副书记强调2012年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是全校广大思政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的结果,本次会议既是表彰2012年思想政治工作工作战线涌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总结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的会议,也是部署2013年我校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各项举措的一次大会。希望各部门和各党总支要认真组织学习吴书记的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全员育人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扎实推进班导师工作,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学工部供稿,宣传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