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2009.1.18:血脉·余风——京城访林纾嫡孙大文先生
发布者: 宣传部 更新日期: 2009-07-03 访问次数: 346

血脉·余风——京城访林纾嫡孙大文先生


 

来源:《福建日报》        日期: 2009年1月18日

        人未到京,在复旦开会的我就接到林大文先生的电话,询问我在中国近代文学年会上的见闻。我向他作了汇报,并且言明到京日期。10月31日下午,大文先生的电话又来了,问到了没有?于是,晚上我与朱晓慧老师前往林府拜访。

        岁月悠悠,当年琴南谋生故都,一住20余年,直至辞世。如今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他的宣武旧居竟也无处可觅。所幸的是他的嫡孙大文卜居城南丰台区马家堡,也算是林家在京城留下了一脉,而他的曾孙在最高学府水木清华的就职更是让人感到由衷的欣慰。 

        一进屋就见一个很大的客厅,中间摆放着沙发,旁边还有张床。我们在舒适的位置落座后,林先生立刻捧出一摞来自台湾、日本的林纾研究资料,这是最近福建省文史馆新编刊印的林纾资料中所来不及收入的,顿使我们眼睛一亮。原来,老人常跑国家图书馆,碰到相关资料,就会赶紧复印下来,然后提供给研究林纾的机构和专家。他的老伴,一个慈眉善目的北方老太在旁不闲着,忙着张罗水果,亲手剥开外皮,让我们品尝,满脸漾着舒心的笑意。

        我们谈论着林纾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及去周庄,林纾研究权威、河北师大的张俊才先生邀我在双桥合影时戏称我为林纾铁杆迷,大文先生不禁呵呵一乐。谈话间,和两位老人合了影。看到他拿着长筒镜头,似在拍摄,就好奇地一问,才知道老人正在雍和宫的老年大学选修摄影课程。先前知道,他慢慢摸索学会了上网,发邮件,能用手机发短信,今天又知他还学会了录像,让我由衷感叹,佩服他活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 

        一个多小时在轻松的交谈中转眼飞逝,我们动身告辞。老人又扶杖把我们送下楼,一步步送到马路边,见我们坐着出租车离去,才挥手返回。

         更让人感动的是,第三天下午,又接到他的电话,说已经在赶往我们住处的路上。等我走到公交车站与他会合,一起来到房间里坐下,才从他的话语中得知,前天给我们看的资料,因为当时只有一份,他又去复印了一大叠,专程给我们研究所送来了。          大文先生已年近八十,频繁地跟海内外林纾研究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精神抖擞地参与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继承与发展工程的建设。他的不惮奔走展现了他的人生观。他曾引用冰心的话,说人到八十才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春,因此他是越活便越觉得有兴致,对林纾研究更是怀有一腔热情。         我们虽然无缘在林纾生前接触这位风趣而仗义的长者,但他的嫡孙大文先生那种好学、睿智、热情好客、慷慨助人、乐观向上的人格魅力,正是秉承了祖父的血脉和余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