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晚报》2007.12.20:福建工程学院:突出“以工为主”培养高级技术人才
发布者: 宣传部 更新日期: 2007-12-21 访问次数: 1105

福建工程学院:突出“以工为主”培养高级技术人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福建工程学院坐落于福州市,校园占地面积2200多亩,现有鳝溪、仓山、浦东、大学城新区4个校区。福建工程学院是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学校,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与原福建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机电学校和中华职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两校同宗同源,前身为解放前享有盛誉的、福建省工科教育最早的学校之一,即享有盛誉的“福建高工”。学校办学历史溯源于1896年清末著名闽绅林纾、末代帝师陈宝琛创办的被《福州通志》称为“福州有学校之始”的“苍霞精舍”。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福建工程学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量建设人才,办学以来,已培养了9万多名高级专门技术人才,校友遍及海内外,他们大多数已经成长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机械、电子、建筑战线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卓越的文化战士邹韬奋,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卢衍豪、刘思职,美国工程院院士林幼堃,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一坚,高压带电作业创造者、原国家水电部副部长郑代雨,全国侨联主席林兆枢,原福建省政协主席游德馨,原广东省副省长王屏山是工程学院校友的杰出代表。
  突出“以工为主”的教育特色
  福建工程学院的教育“以工为主”,目前已逐步形成具有“大机电、大土木”背景的学科专业布局特色。学校设机电及自动化工程系、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土木工程系、建筑与规划系、环境与设备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工程管理系、文化传播系、法学系、数理系、外语系和马列主义理论教研部、体育教研部,另设有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教育学院、国脉信息学院、软件学院。学校现已有5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36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法学六大学科。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目前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在校生16051人,其中本科生11303人,成人教育学生5472人。
  师资队伍建设历来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学校召开的党代会、教代会和师资工作会议上,福建工程学院明确提出“引进、培养、聘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通过优化结构、积极引进、重点培养、强化考核、规范管理等措施,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经过5年的努力,如今,学校已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35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850多人,教授、副教授256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入选国家和省“百千万人才”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高校教学名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学校聘请美国工程院院士林幼堃,两院院士沈志云,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钧,中国工程院院士阮雪榆、刘宝琛、陈火旺、陈一坚、陈清泉等以及国内60位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名誉教授、客座教授。
  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
  学校成立以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形成了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准确的办学定位和清晰的办学思路。经过深思熟虑,并结合学校的实际,福建工程学院把办学目标定位为:立足福建,面向全国,贴近行业,服务社会。计划用15年时间,把学校建设成同类型院校中省内一流、国内知名、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多科性本科院校。
  学校明确定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为核心,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研究为重点,推进教学建设与改革。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规格:面向应用,服务一线,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
  福建工程学院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获得各种不同奖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广告设计大赛、英语竞赛以及数控技能竞赛等重要比赛中,均取得全省前茅的优异成绩。近年来,学生获得重要学科竞赛国家级奖128个,省级(省级赛区)奖295个。获奖等级和数量均位于省内同类院校前茅。近年毕业生就业率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近4年,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有921人获得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其中1人获高级程序员证书;1910人获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仅2002年~2005年,学校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各类表彰和奖励人数达到300多人次,其中64人获得国家奖学金,41人获得福建省“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称号,6个班级获得“福建省先进班集体”称号。
  □校园短波
  工程学院学生荣获全国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
  日前,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公布2007年竞赛结果(详见全国大学生竞赛网站www.nuedc.com.cn),由福建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刘国荣、李兴平、张书孝三位学生组成的参赛队荣获全国一等奖,学院另两个参赛队荣获全国二等奖。
  本次竞赛,福建赛区共有福州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师大、集美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等24所院校484个队参赛,全省仅3个队被评为全国一等奖,福建工程学院参赛总成绩名列全省高校第一。
  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共同主办的200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于9月3日至6日在全国27个赛区同时举行,共有来自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767所高等学校的6935个代表队,计20805名同学参赛。比赛共评出全国一等奖123个队,全国二等奖382个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已成为我国电子信息领域中举办时间最长、实施范围最广、参与学生最多、颇具影响力的大学生基础性学科竞赛。
  阮雪榆院士
  莅临工程学院讲学
  近日,福建工程学院名誉教授阮雪榆院士莅临学院,在校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省模具基地并和相关校领导进行了座谈。座谈会后,在鳝溪校区行政楼五楼会议室召开了专场学术报告会。
  阮雪榆院士是工程学院冷挤压技术的开拓者,在国内外首创冷挤压许用程度理论;在国内首先研究成功黑色金属冷挤压,并应用于生产。1983年创建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1995年国家批准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国国家模具CAD工程研究中心并成功地探索高新科技与国内外工业生产相结合的道路。阮雪榆院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塑性成形工程系主任,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上海交通大学C3P联合研究室主任,瑞士FEINTOOL公司高级顾问,韩国《InternationalJournalofAutomotiveTechnology》杂志编委,德国《ResearchinEngi-neeringDesign》杂志编委,国际环境保护与制造委员会(ICEM)常务委员,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阮雪榆院士获得多项国家、部、市奖和国际奖励,曾先后主持完成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特——中国研究与发展基金项目,著有《冷挤压技术》等4部专著,对指导和推动我国冷挤压理论与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
  工程学院学生再获佳绩
  日前,福建工程学院广告专业学生在2007年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共获得全国优秀奖8个,福建海南分赛区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21个、优秀奖32个,获奖数量在福建海南两省高校中排名前列。指导教师周华清老师获得了福建海南分赛区组织奖。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是教育部惟一的文科学科大赛,是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的一项群众性的广告策划创意实践活动,是目前国内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全国文科学科大赛。全国共分24个分赛区,共有628所高校4万多件作品参赛。福建海南分赛区由福建和海南两省高校组成。福建工程学院在福建海南分赛区竞赛中,共有58件84幅、168人次获奖,其中等级奖占福建海南分赛区30%、优秀奖占45%。
  田家炳基金会向工程学院
  捐赠100万港币
  11月29日,田家炳基金会向福建工程学院捐赠100万港元用于新校区建设。
  田家炳基金会由田家炳先生创建。田家炳先生系广东大埔县人,香港田氏化工厂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家炳基金会董事会主席。作为一位爱国爱乡、热心公益的企业家和慈善家,他秉承“留财予子孙不如积德予后代”的中华传统美德,于1982年决定捐出十多亿元的财产,成立“田家炳基金会”,专事捐办教育、医疗、卫生、交通、文娱、社会福利等公益事业,现有以“田家炳”命名的单位和建筑物数百项。此次田家炳基金会捐赠福建工程学院100万港元,将用于新校区建设,南区的教学科研楼和教学实验楼将命名为“田家炳楼”。
  本版由福建工程学院党委宣传部供稿